Route
Contact huatihui
2024-12-24 16:59:19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与石油相比,天然气国际贸易的历史相对较短。1960年~1970年,全球石油贸易从4.49亿吨(525bcm)增至12.63亿吨(1448bcm),而天然气贸易则从区区5.2bcm增至45bcm,其中北美天然气贸易占一半以上,欧洲天然气贸易占33%,苏联从阿富汗和伊朗进口的天然气占比为9%左右。1969年,日本已开始从阿拉斯加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是当时全球唯三的LNG贸易之一(另外两个是阿尔及利亚的LNG销往法国和英国),也是太平洋区域唯一的天然气国际贸易行为。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基于3个国家天然气供需情况的变化产生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形成了与油价挂钩的定价体系。美国是全球首个通过放松上游价格管制、促进管网开放而转向在天然气集输中心(枢纽)现货定价(市场定价)的国家,受此激励,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增,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现象,逐渐打破了天然气与油价的锚定,尤其是以此为基础定价的进口气价。1990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根据亨利中心(Henry Hub)现货价格为基准确定天然气期货价格以来,亨利中心气价就成为北美重要的气价基准。
英国天然气定价经历了从成本定价向枢纽定价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长期的天然气成本定价之后,英国天然气市场逐渐成形,英国天然气集团(BG)使命完成,遂被私有化,开放了市场,天然气供应大增。1996年,英国推出了NBP,开创了以虚拟交易枢纽为核心的市场运行和定价机制,并基于此建立了成熟的天然气市场,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NBP基准枢纽价格。英国天然气市场的一个特点是,除了与挪威签订大额进口合同,与石油挂钩从来不是重要的价格形成机制。
2008年后期,以全德进口天然气均价为代表的与石油挂钩价格与以NBP为代表的交易中心枢纽价格开始明显分离,虽然交易中心交易量远低于前者,但是形成的枢纽价格也同样远低于前者,加之市场供应增加且受经济影响需求不振,以枢纽价格为基础的定价呼声加大,随后欧洲交易中心百花齐放,形成了以NBP、TTF(荷兰天然气中心)等为代表的西北部枢纽价格。其中NBP价格曾数次不足与石油挂钩气价水平的一半,造成了枢纽价格低于石油挂钩价格的错觉。
早在1969年,日本就已从美国阿拉斯加进口LNG。由于缺乏与美国本土连接的天然气管道,阿拉斯加生产的天然气只能以LNG形式出口。无论是美国卖家还是日本买家,都欠缺LNG相关的议价经验,也可能是出于这个原因,最初15年,阿拉斯加对日本出口的LNG均以0.5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计价,合同中唯一与议价有关的条款规定,“未来如出现其他同等条件下的LNG供应源,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澳大利亚、中东,卖方应与买方就LNG价格展开讨论,以确定一个双方均满意的价格”。
虽然这些合同固定了气价,但并未持续太久,1973年~1974年,原油价格暴涨也带动了LNG价格上涨。1980年,多数LNG合同定价都开始反映当时日本进口原油的价格,甚至按热值计算时还超过了油价。1987年,日本进口的LNG价格开始根据当时进口的20种原油均价为锚制定,也即进口原油混合定价机制(JCC),同时还可调整价格,保证该定价与其他国家进口LNG价格相比仍有竞争力。JCC这个术语出现的时间虽然较晚,但实操却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
JCC的形成被认为与1979年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分别与东京电力公司、东京燃气公司之间的合同谈判(最终于1983年签订)有关。马来西亚方面不希望在合同中采用印尼原油价格指数定价,想寻求自己的原油定价公式。最初协议确定的价格明显高于原油价格,但在交付开始前,双方重新商定了一个计算公式用于前4年的交付。根据该公式,50%的LNG进口量与日本进口的原油(包括凝析油)均价挂钩,另一半则与马来西亚原油官方售价(OGSP)挂钩。马来西亚将这种方式称为鸡尾酒式定价,JCC定价法由此启动。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依托集团公司的保供需求,以及与天然气分公司的密切协同,联合石化初步构建了北京、新加坡、英国三地联动、辐射全球主要市场的LNG一体化贸易网络,形成了符合经济安全保供和贸易优化增效需求、有中国石化特色的LNG国际贸易体系,执行亚太地区最大的FOB长约,运营成熟的LNG船队,已成为亚太市场主要的LNG交易商,在国际天然气市场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品牌优势。此外,联合石化还围绕国内保供需求开展了一系列贸易优化,有力保障了集团公司天然气业务一体化协同增效创效。(王 媛)
在此期间,大量天然气进出口贸易主要发生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之间,这源于多个因素。首先,这些国家拥有天然气市场,且规模和潜力相对较大,使得建设大量基础设施具有商业可行性。其次,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终端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就涵盖了天然气生产和交付成本,有利于天然气贸易的自由竞争。而非经合组织国家多数不具备这些条件。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先后在天然气贸易的定价方面向市场经济过渡。
对于多数天然气进口国和出口国来说,选择油价作为天然气定价的基准合乎逻辑,因为所有天然气进口国都使用石油,而且石油进口份额越来越大。多数情况下,天然气进口取代了这些国家的原油和石油产品进口,因而形成了一种合乎逻辑的商业关系。多数早期的天然气出口国同时也是原油出口国,因此根据这种逻辑上的联系提出了天然气应该与原油平价的主张。双方另一个强有力的论据是,原油和石油产品的价格虽然不是经济学家所理解的供求关系的产物,但却不会受到天然气出口国或进口国的影响,换言之,它是独立的价格参考,很难纵。
在北美和欧洲,石油用途已回撤至运输部门和石化部门。最初的价格挂钩理论(即终端用户可在石油产品和天然气之间转换)开始瓦解。许多国家制定的新环境条例也禁止石油产品在工业和发电领域的应用。紧随其后的是自由化和竞争,北美称之为“放松管制”,政府政策和监管的结合,加上天然气供应过剩,使得气价与油价脱钩,开始以虚拟和实体枢纽为中心开展天然气之间的竞争。然而,在北美和英国以外的地区,多数天然气出口国和进口国都忽视了这些趋势,仍满足于原有的定价体系,希望在油价持续上涨时期获得高额的财务回报。
从天然气定价的历史演化过程来看,国际天然气定价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与成本相关(或以其他方式监管)时期,与石油挂钩时期和市场(以枢纽为基础)定价时期。这个阶段划分比较契合2000年以前北美和英国的定价发展,但并不适合其他地区。对于转向以枢纽为基础定价的天然气行业来说,打破垄断,特别是获得管网权限,引入“气气竞争”是极大的利好。另一个有利于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是,基于枢纽的现货和期货定价的体系(美国的亨利中心和英国的NBP)成为行业价格基准后,所有新天然气供应,无论来自何处,都有一个统一的定价基础可依。
3. 伊朗:天然气产量为2517亿立方米,占全球总产量的6%左右,天然气储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但天然气基础设施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过去十年,伊朗天然气产量增加了两倍,是中东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伊朗和卡塔尔共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伊朗称之为南帕尔斯,卡塔尔称之为北部气田)。伊朗石油部长称,伊朗计划5年内将产能提高30%,并向气田投资800亿美元。目前,土耳其和伊拉克是伊朗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土库曼斯坦和亚美尼亚与伊朗签订了交换协议。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地址: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 华体会体育官网 电话:@HASHKFK 手机:@HASHKFK
Copyright © 2012-2024 华体会体育户外滑雪培训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