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te
Contact huatihui
2025-01-07 16:16:58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走进一层展厅,记者的目光被墙上密密麻麻的塑料胶片轮和下面摆放的胶片盒子吸引。不过博物馆馆长戚建钢却首先介绍起一旁摆放的一架电影机。这架名为HELIOS牌马型固定式电影放映机,是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生产的,由于其外形非常像马,所以又叫马型电影放映机。戚建钢介绍,这台电影放映机由出胶片、收胶片、灯箱等零部件组成,自从电影发明出来后,不管放映方法历经几代革新,光源始终是最重要的。“使用马型电影放映机时,通过将碳棒放在放映机后面的灯箱内,通过燃烧产生光源。而放映机上下的盒子分别是出胶片和收胶片的,一盘电影胶片先放到出胶片的盒子中。随着电影播放,胶片一点点进入收胶片的盒子中,胶片都播放完成了就要换一卷新胶片。”戚建钢说。
放在现今,这个流程已经足够烦琐。戚建钢说,当时不仅是看一场电影不容易,放一场电影也很难。根据上述流程,这台马型电影放映机运作时至少需要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负责光源,当碳棒快要燃烧殆尽时要及时更换;电影放映过程中也需要一个人不停操作放映机上的滚轮,才能保持画面不停。“这可是个技术活,摇滚轮不能太快,要不然画面不清晰,需要匀速;更是个体力活,使用这台放映机播放电影时需要不停的摇滚轮,直到放映结束。这些都是对放映员不小的挑战。”
除了这台马型放映机,还有一台长江16毫米流动式放映机也十分值得一看,这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台电影放映机,由于生产时间为1954年,所以不少影迷也亲切地称呼它“老五四”。说起来,“老五四”还与周恩来总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周恩来在乌克兰访问,记者拍摄了很多视频资料,这些资料存放在一卷卷宽度为16毫米的胶片内。临行前,中方想要得到这些资料,但是当时的中国没有放映机,于是乌克兰又赠送了一台16毫米的电影放映机。而展柜中的这台“老五四”就是在乌克兰赠送的16毫米放映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
1963年,中国首次生产宽度为8.75毫米的胶片。由于当时国内普遍使用国际通用的8毫米胶片,而相应的洗印、放映设备等也都与此规格适配;更换8.75毫米的胶片后,国内厂家又开始开足马力生产适配相应胶片的机器,虽然短时间内生产出一批,但是机器质量、影片画面质量较差,最终8.75毫米的胶片于1979年停止生产。戚建钢说:“8.75毫米胶片存在了16年,这在电影史上是种勇敢的尝试。这背后还能看出当时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精神。”
其中一台是由美国无线电公司生产的电子管收音机。展柜中,这台收音机是侧面面向观众,并安装了一个放大镜,放大了印在收音机侧面的“改造济之证”印章。工作人员胡畔介绍,这台收音机由一位市民捐赠,是其父亲在1934年4月于上海购买的。三年后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由于日本侵略者害怕地下党将收音机改造为电台传递情报,便要求上海市民将家中的收音机拿到指定地点检查,如果合格便可以拿走,不合格就要当场拆毁并没收。“‘改造济之证’就是日本侵略者给收音机印的‘合格’标志。这台收音机伴随着他们一家人从上海到苏州,最终到北京。”胡畔说。
博物馆中另一台具有代表性的收音机,就是1959年生产的熊猫牌1502型电子管收唱两用机。这台收音机体积很大,外壳的主要材质为红色木头。胡畔介绍,彼时正赶上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为了给国庆献礼,南京无线电厂研制了一批当时国内技术最先进的电子音响产品,其中就包括这台1502型收音机。“这台收音机具有播放唱片和收听广播节目两种功能,和它同一批生产的1501型收音机多了录音功能。这批收音机因为功能完备且性能良好,当时售价非常贵,只生产了400多台,大部分放在驻外使馆,或是当作礼物送给外宾。”
一旁展示的上世纪60年代电视机屏幕前,放置了一块与屏幕大小差不多的凸透镜,如果站在电视机正前方观看,屏幕里面的画面变大了,但侧面观看画面则没有太大变化,不过看时间长了可能会头晕。胡畔解释:“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商店的货架上开始出现名为‘光学电视放大镜’的商品。装在电视的屏幕前,即便是坐在侧面也能看到相对清晰的画面。此外,当时的电视大部分都是黑白的,为了能让大家看到彩色动画,商店中也会售卖一种光学膜,罩在屏幕前,原本黑白色的屏幕瞬间就有了色彩。”
搜索您想要找的内容!
地址: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 华体会体育官网 电话:@HASHKFK 手机:@HASHKFK
Copyright © 2012-2024 华体会体育户外滑雪培训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